![]() |
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基於宣導人類由己出發,包容各個物種和平共生的動保觀念,於2020下半年推出《物種與共生》系列講座。第四場【知蝠惜福——蝙蝠、環境與人類】講題,邀請到蝙蝠研究領域深耕十餘載的台北大學陳湘繁助理教授開講,陳湘繁老師用珍貴的照片介紹台灣的各種蝙蝠,並分享歷年來跟「蝙蝠」交手的大小故事。 |
棲地動物生而自由,但是因為人類的慾望迫使動物遠離家園,被人類禁錮終生圈養於動物園或是當成家中寵物玩賞,使牠們承受莫大的苦難。另外一方面由於人類對土地的開發利用,與動物的活動空間重疊產生衝突,導致用毒鼠藥、鳥網等方式,對動物產生極大的傷害與死亡。我們將透過多元的教育管道,提升民眾與棲地動物相處的保育觀念、營造人與動物友善共處的關係。未來並期望能夠透過與保育組織之間的合作串連,協助受難的動物重回自然家園,或者是經過我們轉介,將失去求生能力、甚至嚴重傷殘的動物,送到保護園區安度餘日。
![]() |
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基於宣導人類由己出發,包容各個物種和平共生的動保觀念,於2020下半年推出《物種與共生》系列講座。第四場【知蝠惜福——蝙蝠、環境與人類】講題,邀請到蝙蝠研究領域深耕十餘載的台北大學陳湘繁助理教授開講,陳湘繁老師用珍貴的照片介紹台灣的各種蝙蝠,並分享歷年來跟「蝙蝠」交手的大小故事。 |
![]() |
在生態保育上,「外來入侵種」經常背負毀壞生態的惡名,除之而後快;在世界各地,官方和民間往往熱衷於清除、撲殺外來種,但關於外來種動植物,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反省。 |
![]() |
澳洲又要開始殺貓了。我們不該用「撲殺」,撲殺感覺像是一種經長遠研究而證實有所效益的作法。事實上,就只是在殺,如同動物虐待案件中的無良虐殺,是盲目、恐懼、以及嗜血。 |
![]() |
上海長風海洋世界的二隻白鯨小灰和小白,即將在今年(2019)4月搭機前往冰島。這次飛行並不是被賣到下一個水族館,而是去全球第一個白鯨保護區(Beluga Whale Sanctuary),展開新生活。 |
台灣南安瀑布發現迷路小黑熊,引起全民關注,不少民眾甚至到其出沒之處流連打卡。近年以來,黑熊保育日漸受到民眾重視,亦被選為世大運、觀光局和高雄市政府吉祥物,甚至是「台灣」的表徵,儼然成為具有本土號召力的明星物種。
日前傳高雄市政府將爭取兩頭大貓熊, 入住壽山動物園。部分官員欲循「團團」、「圓圓」於2008年來台的「木柵動物園模式」。殊不知,「團圓」來台乃自2005年「連胡會」(連戰、胡錦濤於 北京會面)「獲贈」貓熊後,申請案歷經政黨輪替,在國內外法律法規、民主程序、經濟、兩岸關係,以及貓熊保育等面向,皆是極具爭議的問題。
第 1 頁,共 4 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