↑
為何要學習
與浪犬相處
?
減少人狗的衝突問題,走向和平共處的生活空間
「有攻擊性、會咬人、會追車、製造環境髒亂」,都是一般人對流浪狗的刻板印象和排斥心態,因為不想看到流浪狗出現在生活環境中,民眾會主動驅趕、通報,攻擊、毒殺牠們。其實不管是被狗追、被狗咬,主要原因大多來自誤解和錯誤行為,例如看到狗就快跑、大叫、丟東西、拿棍棒威嚇,或是狗兒正在進食、睡覺時,如果有人突然接近狗兒,就可能引發不必要的傷害。因此”人與浪犬安全互動的行為教育”是非常重要的一環,藉由各種宣導方式,降低人狗間的衝突,一起走向和平共處的生活空間。
動平會的角色
目前很多動保團體積極推動TNVR(誘捕+結紮+施打疫苗+回置),藉此控制流浪動物數量,回應零撲殺的政策。不過後續更重要的是教育,避免浪犬與民眾之間衝突,也有助於動物在結紮、回置之後,比較不會受到當地民眾排斥,提升友善包容的可能性,零撲殺無法解決所有問題,人犬共存是必須長期耕耘的目標。
如何與浪犬和平共處?
1
當你遇到浪犬
你可以..
保持距離
保持安全距離
緩慢行走
撫平浪犬情緒
行走弧線
繞過狗兒空間
靜止不動
冷靜面對不慌張
轉身離開
反向慢離不衝突
2
當你在河濱騎行
你可以..
留意環境
騎行經過浪犬可能活動區域時,留意環境變化及前後車距,避免突然驚嚇而失控或衝撞,或是可結伴同行。
放慢速度
看到浪犬在附近時放慢騎行速度,除了避免驚嚇狗兒,也可以有時間做出反應。
繞開距離
若騎行路線會接近浪犬位置,可以選擇其他路線,或是盡量騎在遠離浪犬的另一側車道。
繞開距離
若騎行路線會接近浪犬位置,可以選擇其他路線,或是盡量騎在遠離浪犬的另一側車道。
停止勿慌
浪犬如果吠叫勿驚慌,用餘光觀察但不直視;浪犬若已靠近車邊附近而無法加速安全駛離,此時停止會比加速更能避免因高速衝撞而導致的嚴重傷害。
停止勿慌
浪犬如果吠叫勿驚慌,用餘光觀察但不直視;浪犬若已靠近車邊附近而無法加速安全駛離,此時停止會比加速更能避免因高速衝撞而導致的嚴重傷害。
保護阻擋
浪犬接近時可用車輛及身上的物品擋住做為阻隔,揮動物品將讓浪犬受到驚嚇而導致更劇烈的攻擊。適當阻擋並保持安靜,會讓浪犬更容易冷靜下來。
緩慢遠離
若浪犬停下,可一邊面對狗兒同時緩慢離開,直至一安全距離後再繼續騎行。
緩慢遠離
若浪犬停下,可一邊面對狗兒同時緩慢離開,直至一安全距離後再繼續騎行。
3
讓我們更近一步
了解他們..
安定訊號
狗兒溝通的肢體語言又稱為安定訊號,在事件發生或感到不安緊張時,用來表示友善與避免衝突或舒緩自身情緒之意。
低頭嗅聞
打哈欠、坐下
抓癢
前身趴低
頭轉開、眼神移開
甩動身體
一起看卡通了解去!
陪伴孩子們了解如何與浪犬和平共處
動平會的努力
/ 2016 /
志工培力
68
人
宣導民眾一對一
1,400
人次
/ 2017 /
志工培力
211
人
宣導民眾一對一
1,500
人次
/ 2018 /
志工培力
149
人
宣導民眾一對一
2,595
人次
/ 2019 /
志工培力
101
人
宣導民眾一對一
3,321
人次
/ 2020 /
志工培力
29
人
宣導民眾一對一
1,762
人次
流浪動物友善程度之觀感
停止手勢之認知
流浪動物觀感提升
問卷分析結果,可知宣導前後,民眾無論是在對於流浪動物之友善程度之觀感或、或對於「停止手勢(遇到浪犬可以做的手勢)」之認知皆有提昇,比例上至少有81.1%。
宣導成效分析 ›
宣導成效分析 ›
一起做志工 - 友善浪犬民眾安全
加入我們 ›
媒體報導 / 動平文章連結
公共電視「我們的島」- 相遇在河濱
人與浪犬安全互動 - 與狗共舞的百種方式
學習資源
(相關連結)
動保遊戲 - 我想了解牠,讓貓狗不再流浪
友善河濱 - 與浪浪互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