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文字/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編輯部
|
|
 |
|
籠鍊犬的問題在台灣被忽視,人們往往認為他們有主人、有遮風避雨之處,甚至飲食來源穩定,相較流浪犬在野外遭遇各種危險,籠鍊犬困境顯得沒那麼急迫。然而,這似乎是因為我們習慣了這種飼養型態/養狗文化,並對這種行為缺乏反思,更因缺乏認識,而低估了籠鍊對動物造成的各種苦痛。 |
|
籠鍊犬被大量禁錮在台灣社會各角落,以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2018年對三芝區的調查為例,從工廠、果園到住家,就有775戶的飼主出於各種原因(防盜、方便管理等…)將狗長期拴牢於物件上,或日日夜夜關在四肢勉強伸展的籠子內,長時間地無人照看。這種飼養型態佔當地養狗戶三分之一,雖滿足飼主個人需求,卻嚴重限制、傷害了無數犬隻的天性和身心。相關研究一致指出:狗是群居動物,生來需要陪伴,若於有限空間拘禁其自由,將是殘酷的折磨和虐待,更讓他們從一隻原本乖順的狗,因長時間被孤立與囚禁,變得易怒、神經質且具攻擊性。我們田調更發現,大多被籠鍊的看門狗都缺乏足夠照護,除頸背因鍊綁造成傷口發炎潰爛,長期吃廚餘,缺水而營養不良外,有的還因烈陽下無遮蔽處,又無處可逃而活活被熱死 。儘管對一些長期受苦的籠鍊犬來說,死亡是解脫,但這種養狗文化一天不改變,那條象徵無期徒刑的籠鍊,不久又將牢牢地拴住另一隻無辜的狗餘生。 |
|
 |
|
對於流浪犬,我們還能透過結紮或救援直接介入、安置,但籠鍊犬是飼主財產,要改善其現況更加困難,若只以對立、斥責態度去糾正飼主的飼養方式,或要求動保處對他們行政罰緩,往往讓飼主因嫌麻煩,乾脆直接棄養。終究對飼主來說,這些懲罰或責備只是外在的強制力,並非他們發自內心意識到籠鍊犬是錯誤的飼養型態。遇到籠鍊犬的處境,除了通報動保處之外,最重要的是透過不斷的教育和宣導,慢慢地扭轉社會風氣,讓一般人或飼主都認知到籠鍊對於動物造成的傷害,願意主動提升家犬的福利,籠鍊犬的困境才有整體改善的機會。 |
|
|
 |
|
1 藝文行動 繪本+紙芝居 +翻譯 |
我們製作繪本,以生動活潑、圖文並茂、擬人化的方式呈現籠鍊犬的心境變化,吸引孩子和青少年的閱讀興趣,讓讀者設身處地感受被長期籠鍊的苦楚,啟發大眾對籠鍊犬有不一樣處境的想像。我們更將繪本藝術結合說書人表演,重現日本紙戲劇遺產『紙芝居』,希望透過這種古老藝術形式的魅力,讓大人小孩都能陶醉其中,使動物平權的理念,能以更動人方式接近大眾,進而反思對待生命的正確態度,最終不再以籠鍊對待家犬。 此外,我們會大量翻譯關於國外籠鍊犬的文章,從新聞報導到相關學術研究,深入探討此議題的法律、動物行為研究、人文關懷等面向,希望為台灣民眾擴展國際知識視野,包容更進步、全面且多元觀點,使我們未來能基於更豐富的事實根據和理論基礎進行討論,並對籠鍊犬的處境做出更理性的改善。 |
|
 |
|
|
|
2 影音媒體 攝影展+紀錄片 |
我們持續以影音媒體,真實紀錄這些在台灣角落默默受苦的籠鍊犬,並在各地舉辦攝影展和紀錄片放映會,希望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的日常苦境,喚起人們對籠鍊犬更廣泛的道德關注。
|
|
 |
|
|
|
3 演講講座 校園+社區 |
藉由校園演講、社區講座等巡迴活動,我們邀請導演、拍攝者、畫家、作家等藝術家,一起觀看短片或攝影紀錄,和廣大閱聽者交換心得,進行深刻對話,一起思考台灣人為什麼這樣養狗,從中分享生命經驗、改變籠鍊的方法和契機等,期望傳達人們應更加保護動物的信念。
|
|
 |
|
|
|
4 倡議修法 法律+罰則 |
為就法律目標而言,我們倡議修法,同時在動保法中定義「疏忽不作為以致傷害動物」為「虐待」。倡議應定義並禁止不當籠養及鍊養犬隻,參考國外立法模式,具體提出符合國情的修改草案,明文禁止「無限期籠鍊」這種傷害動物身心的飼養型態。雖然動保法要求飼主須給予籠鍊犬充分之活動時間,但沒有明確定義時間長度,以至淪為虛設,對於某些條件下,飼主需要籠養或鍊養的狀況,規範出明確的時間限制,並對那些未給犬隻足夠運動、陪伴時間的飼養情形,按情節嚴重程度予飼主罰緩或其他措施。並請動保處開立正確飼養觀念課程。在飼主首次違反時,應至動保處上課並限期改善,若不改善則依法開罰,如此才能完善動保法的立法精神。 |
|
 |
|
|
|
5 田野調查 合作+訪問調查 +通報表單 |
為了解籠鍊犬現況,我們與各地動保協會合作,從都市到偏鄉進行社區訪查,訪問各飼主的籠鍊原因,並透過我們設計的『被鍊犬動物福利田野調查評估表』,讓民眾了解何謂動物的五大自由,以此作為評估標準,調查狗的生活環境、有無遮蔽處、飲食供應狀況等條件。 此外,我們設計表單讓民眾填寫,通報他們在特定區域所觀察、發現關於籠鍊犬飼養不良的狀況,讓我們製作詳細的『籠鍊犬地圖』,呈現特定區域的飼養文化/習慣,並鼓勵在地民眾形成主動關懷周遭籠鍊犬的風氣,未來這些『籠鍊犬動物福利田野調查評估表』及『籠鍊犬地圖』,除了作為校園演講、社區講座和志工培力的 討論素材外,其中蒐集到的有力證據,及相關案例的整理,更可作為日後倡議、修法、學術研究,或向相關主管機關提案的重要事實基礎。 |
|
 |
|
|
|
6 志工培力 宣導+溝通 |
透過辦理講座和教育課程,我們希望培養更多在地,並關心周遭籠鍊犬問題的民眾加入,訓練他們成為志工,並陪伴他們在社區向飼主宣導正確的養狗方式,例如發放關於籠鍊犬的傳單、飼養手冊,或對飼養狀況較差的飼主進行柔性勸導,理解他的籠鍊需求,一起構思出兼顧飼主和動物需求的飼養方式(幫忙建圍籬、清掃周遭環境、協助飼主陪狗散步等),即使難以一時改善飼主的飼養習慣,但透過持之以恆且真誠友善的關懷,希望促進飼主和狗有更多良好互動,改善飼主養狗的文化習慣,並願意理解、重視動物的需求,進而放棄籠鍊。 |
|
 |
|
|
|
 |
|
 |
|
 |
|
|
|
|
|